关于这篇文章
心像技巧是 大家耳熟能详的术语,关于此方面的文章已有许多。而下述的文章是一篇概述性的文章。对于不太了解心 像技巧的人,能提供一个完整的介绍,在此转录给大家参考。而在文章末了后,还有一段本人自身对心像技巧的一些浅见。
集中和放松的技巧,对一般攀岩者而言,是很基本的技术之一;而对较好的攀岩者而言,心像技巧才是身体能量发挥最重要的技术。
让我们直接了当的举个例子:坐下来,闭上你的眼睛,天马行空的想象下列情景。
首先找出一条你已尽最大努力,却还未成功的路线,想象你正在攀爬它,并且正坠落在一个难关前,休息着。你是如此的放松、平静,且有自信的挥动你 的双手,并摸着粉袋,然后开始意识自己用手指摸住支点,一阵微风吹来,感觉自己的轻盈以及注意力的集中,配合平稳的呼吸。冷冷一笑地开始冲这个难关。
左手指抓着支点至胸部来,然后抬高你的右脚至一个很高位置的微小支点,虽然很小,但尽量感觉、想象它是大的支点,右手并拧一个侧拉,平稳地,伸 直你的右脚,让左脚达到一、二指大的洞,感觉它是深的。现在把呼吸集中在最后的一个动态前,冲上,选一个最好的时间,往上一跃,捉住了下一个支点,虽然难 抓,但已经很幸福了,再迅速地扣上最后一个钩环,并想着这是个简单的动作。
世界上顶尖的攀岩高手,为提升他们的表现,通常会使用这种心像技巧,并且它被视为是基本且重要的一种运动,虽然心像技巧很像一些攀岩者所表现的 「心灵再三训练」(metal rehearsals),但它却比再三攀爬相同路线的效果好的很多。使用心像技巧,你能运用的想象空间,或是真实的影像,去创造一个很细致的影像,一个有 触感、音感、色彩感和所有攀岩感觉的影像,你甚至可以想象你在攀爬,或是休息,这些技巧将于下文中再讨论。
一旦你用脑去计划、去想,你的生理、心理将会有相辅相成的表现,也将提升你在岩壁上的表现。
心像技巧的功能
研究报告指出,头脑组织是不能分辨清楚什么是真实发生的事,什么是想的事实,你无法记起在心中的清楚影像,是你真实的记忆或是你作梦想到的。使 用心像技巧,你能创造出心中影像,并且有计划的在你心中想着,进而成为真实的东西。心像技巧可以做出你心中未来意图的影像,因此,尽可能的去想象自己所能 达到的颠峰,避免想些简单、易达成的影像。
学习心像技巧
心像技巧可分为三种:外部的、内部的、或运动感觉的。外部的心像技巧是最普通,也是这三种心像技巧中最容易学习的,它是由一个可看见的观察点来 看你自己。内部的心像技巧较难,因为你在你自己里面,它必须透过自己的眼睛来看任何事情。第三种心像技巧,不是真实的能看到东西,而是去感觉攀岩的灵魂。 经过练习,你将能够去感觉,做到你所想象的攀岩。
你很难一下就对心像技巧驾轻就熟,因此,建意各位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去注意,如此将能训练我们的心像技巧。举例来说:(外部心像技巧)从一个 可看见的观察点来看自己。早上你在你的家中,从床上起来,走到冰箱前,打开它,拿了一瓶苏打水,再走回床上。清楚的去想象每一个细节。起初,你会觉的很困 难,但是可以却定的是,练习,进而精通这种新的技巧,对于你在岩壁上的表现比你能用一手拉单杠,更为有用。
现在我们来说内部心像技巧,当你从床上起来,经过房间,注意你周遭的还境和特别的摆设。打开冰箱,你能看到冰箱内的东西,注意每个呈现在你眼里的细节。现在你试着想看看,当你打开冰箱,你可否马上拿到你所想要的东西。
经过练习,你可以进入第三种心像技巧。走到冰箱前,打开它,你可以感到冷空气冲着你来,拿起苏打水,你可以感受到它的冰冷,最后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当你打开冰箱时,你的二头肌正收缩着。 有关攀登的心像技巧
心像技巧应用在攀登上,将是一种无可限量的利害兵器。首先开使想象,你在一个你曾经攀爬过的岩壁上,想象岩壁上所有的休息、钩环位置,甚至岩壁 的颜色和构造,创造一个生动的影像,去感觉岩壁上的休息、自信和集中,更细腻地尽量去听,去感觉你所能达到最远的地方,想的越细,对你的表现将有很大的帮 助。当然,唯有不断的练习,方可创造出最细腻的影像。
心像技巧如果应用在一个你从未爬过的岩面时,将会有你无法想象的作用,藉以下的学习,你能想象你在岩壁上的移动、钩环的位置、休息、甚至登顶。 虽然你不能清楚地想象每一个动作,你仍能创造出你优秀表现的影像,这将对攀爬一全新岩面,有莫大的帮助,并可以和轻松地攀爬此岩面的人作比较。
心像技巧应用在比赛上,可能就是你赢或输的最大关键。很明显的,在准备时间内,你不能看出整条路线你该怎么爬,然而你却必需运用你的从容和自 信,去想象岩上的支点,去创造出可攀爬的影像,甚至从你打绳结开始,你就听不到任何群众的鼓掌教好,最好你能排除所有影响你的东西,在你完成这个比赛前。
心像技巧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即使你受伤或是不在岩壁上,你仍可想象自己在爬岩。活泼而生动的想象能降低生理的负担,且超于心理的创造,这种策略被广
标签: 攀岩
-
攀岩的心像技巧
-
攀岩-10年忘不了的情怀
攀岩-10年忘不了的情怀
提起攀岩那是10年前的事情了,2003年初秋,月高风凉杀人夜的旮旯里,我参加了吉林大学新生攀岩选拔。
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攀岩,也许今天也有很多人不懂,但是那时的攀岩就好比现代社会处女一般难见。据老人家说,攀岩是几十年前俄军训练项目,后来辗转到西方人手中,最后中国改革开放迎娶进门的!所以攀岩虽然被人宠幸,却很少有人见过庐山真面目。
话归正传,凭借我20年农村地头甩胳膊,没事有事转山头的体能积累,轻而易举进入了传说中吉林大学攀岩队(其实加我和另外一大一新生才4个人),可见当时的攀岩运动是有多么稀罕,简直稀罕的连魂都找不见。 也正是从那天开始了我一段人生黑日–魔鬼训练。蛙跳、高抬腿跑、仰卧起坐、鞍马,各种姿势,各种技巧。长跑更是不知道多少了,因为一般都是10圈为一个训练单位。
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终于有了起色,那就是每天爬着楼梯回寝室。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爬楼梯吗?那就是腿已经没有一丝力气向上抬起,完全靠手臂把自己拉动。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硬了!不是别的,是手指,作为一名IT男,连打字都是奢侈,更何况游戏那凌波微步了。为了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为我的人生事业而奋斗,我果断放弃了攀岩。就像一个男人抛弃女人一般,一去不复返。爱上了新欢–打游戏!无数次的PK,夺城,无数次的BOSS,爆头与被爆头,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兴奋,什么叫幸福!
而后的日子我再也没想起过她,可是却发现生活好像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却总也搞不清楚。 而后的日子就是毕业,工作。每日为了温饱不停地忙着,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沈阳攀岩抱石群,我才猛然懂得这么多年生命里没有激情的真正原因。一个曾经挑战过自我的人,在骨子里都永远无法自拔,而攀岩正是那种能够直接提供这种感觉的运动。如果你没有体验,也许你无法体会我的感觉,而我相信,如果你有尝试你一定无法忘怀。 攀岩的最大特点就是你可以无限去尝试,然后通过神经末梢反射回大脑,再由大脑释放出人体二进制代码,通过一系列的编译与反编译,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最终让你成为一名真正的程序猿!!!当你真正到了这个阶段,你的野性与兽性就会发挥作用了,你不会再局限于直立行走,更不懈于开车打的。因为你已经完全脱离了人生,变成了一个会思考的人与兽合体。你会更喜欢高山流水,更喜欢山丘沟壑,喜欢每一个烂尾楼与废墟。你会有见到凸起的地方就想抓,见到指洞就想插。完全不会去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你已经彻底的变成了一个具有低级趣味,身强体壮的程序猿。你永远都不会再把自己与人类相比,因为你心里看见的永远是下一个岩点,而不是喝彩,真正的攀岩者不需要(cragsman)喝彩,我们只要安静的体会血液在身体里翻腾的快感就已经足够了,抓、蹬、折膝、飞跃,坠落,不论是什么姿势总可以让你的心跳加速。
说到这里我已经从城市来到了荒郊野外,为的就是我们能自己建一个让人疯狂的岩壁! 不多说了,又渴又饿的,说回去买水买西瓜那个一去不复返的骚年会受到诅咒的!!! -
攀爬准备活动注意事项
攀岩需要激烈的肌肉运动,肌肉容易受伤,所以开始运动以前先做轻松的热身运动,充分的舒展全身肌肉和筋骨是必不可少的。热身运动要从颈部开始依次对肩部、肘部、手腕、手指以及腹肌、腰部,脚腕的顺序进行。动作要采取接近攀岩的动作,同时要想象当日进行的技术动作和耐力及爆发力训练项目。热身结束以后,先到直壁放松攀岩所需部位的肌肉,尽可能多利用支点(多抓点)和踩板,要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然后到屋檐继续进行预备运动,但全部准备运动必须在肌肉过渡疲劳(僵硬)之前结束。如果开始正式训练之前肌肉已经僵硬,不仅不能解决高难度训练课题,而且当日的攀岩也会很吃力。
初学者如果练指力只抓训练板的小点,很容易给手指造成致命的损伤。所以初学者进行训练应该从大点开始逐步换成小点,循序渐进。而且利用指力板练引体的时候不能只拉到下巴,而尽量把身体充分拉到胸部。这样才能练出能够伸手抓住远处支点的力量。一般来讲指力板两侧的支点最大也比肩宽。如果具有抓住指力板两侧支点 能做6~7个引体的人,应该挂住最大限度的负重(自己力量的90%)只做3次引体。休息3分钟后再增加只能做2次引体的负重(95%)作2次引体。再休息3分钟后,再次增加只能做1次引体的负重(100%)作1次引体。这样做6次。 然后选择轻度OPEN点,拇指贴住食指抓成肩部宽进行引体。按照上述引体的方式进行6次。最后选择能够挂住两个指关节宽的小支点,拇指同样贴住食指抓成比肩部少窄的宽度进行引体。按照上述引体的方式进行6次。这样进行3个6次(大点,OPEN点,小点),总共练18次才算1组。
第一周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 第二周开始增加组合,
第三周增加2组,第四周继续增加3个组合 。
肌肉力量(Strength)攀岩训练培养肌肉力量的训练。支点的数量要限制在4~10个。训练路线设定要从第1个支点到第六个支点要使自己较为费力,之后几个点使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才能通过。就是说,即便开始使不能完登但是继续尝试时候最后一次可以完成。如果中间有可能休息,那么这是错误的训练课题。第一个课题进行5次训练,每次爬完后休息3分钟。完成5次后休息15分钟,再进行第二个课题。每次重复的时候最好要采用OPEN点,小抠点,Grip Hold,Pocket hold等多种多样的支点。每组训练结束后要充分的休息后,再开始下一个课题。
体力训练攀岩体力攀岩的目的是增强攀岩者的体力。攀岩动作对力量要求大(选择高难度动作),而且不能有休息点。级别为on sight线路。先设计可以进行15-25个动作的3个课题。当然也可以用一个课题,但这样容易失去兴趣,所以最好用3个课题。每条路线最后一段难度要达到很难通过或者脱落。3组训练结束后要充分休息才能开始下一个训练。以2个3组,3个3组,4个3组的方式增加训练量。就是说开始要练2个3组,随着体力的增强要练到4个3组。每次间隔时间为上次攀岩所用时间的2倍,每组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5分钟。
体力攀岩训练
课题1
1分钟攀登 1∼2分钟休息 4次 1组 15分钟休息
课题2
1分钟攀登 1∼2分钟休息 4次 1组 15分钟休息
课题3
1分钟攀登 1∼2分钟休息 4次 1组 充分休息
持久力训练Endurance 持久力训练攀岩先用35-50个多种多样的指点设计,难度为自己第一眼能攀登的最高难度的线路。最后四个点的设计难度要使自己最后1次攀登时很难通过或脱落。如果条件有限用一个课题训练也可以。攀完后要充分休息,再开始下一个训练。开始重复2次,第3组开始体力有所增强后训练量要增加到4次重复3组。每次间隔休息时间为2分钟,3组结束后休息10分钟再进行其他课题。总共进行12次。
持久力攀登训练
课题1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10分钟休息 1组
课题2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10分钟休息 1组
课题3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10分钟休息 1组
课题4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2分钟休息 攀登-10分钟休息 1组
忍耐力训练【 Volume(量) 】忍耐力训练也叫【 Volume(量) 】攀登。要设计5条比平时难度略低,能做50~80个动作的线路。设计好线路(定好线路后)用5种色带或用3角,方形,圆形等图案给每个支点作标记后写序号(排号)。【 Volume(量) 】攀登训练应安排在持久力训练或力量训练之后。
【 Volume(量) 】攀登(忍耐力攀登训练)
1号 线路攀登 休息5分钟 1组
2号 线路攀登 休息5分钟 1组
3号 线路攀登 休息5分钟 1组
4号 线路攀登 休息5分钟 1组
5号 线路攀登 充分休息 1组
坚持这种训练会发现自己的变化。从前爬较容易的线路时也容易僵硬的胳膊肌肉的疼痛现象会失去,高难度的动作也会觉得容易。
周一,以负重体能训练,锻炼持久力的训练量 -
攀岩比赛技巧
自由攀登是所有攀登运动的基础,它可以广义的定义为:靠一名攀登者自己的努力,在可用的地形上,不用确保绳、螺帽、膨胀螺丝、岩钉这些为防止坠落而设的设备,只利用岩壁上的裂隙、岩洞、悬岩徒手攀爬,组合无穷的变化。
多样的变化带给“攀登”这种活动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条岩面上的路线都是对攀登者心理和生理的考验,每一次攀登都不同于以往,所以去发现是什么在运作、要做哪种攀登、为谁设计的路线,是使这攀登之舞保持新鲜有趣的窍门。但攀岩并非是随兴的,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以提供给所有的攀登活动者。
第一,流畅的手脚并用能使你的移动平顺;
第二,比起暴力来,平衡感、灵敏度、柔软度是对抗地心引力较好的武器;
第三,耐力一向比硬生生的暴力来得重要;
第四,力量的持续,是靠你把重量放在脚上,比用手臂拉起身体要好的多。最好的状况是用最少的力完成攀登;
第五,保持放松是省力的最佳办法,很多的攀登是靠直觉的,移动对放松的心志来说很自然就能达成。
然而,攀岩还是需要一些技巧,并且在你能使用它们之前,仍需要经过学习和练习。热身:在开始攀岩之前,热身这个动作是非常重要的,省略这个步骤很容易受伤。例如你在家里的走廊装训练器,每次经过走廊,你都有拉几下单杠的习惯,你可能已经因此而使肌肉或肌腱受伤,因为你没有做热身。想要计算需要多少热身活动才能增进攀岩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热身的确可以减少拉伤甚至拉断肌肉的危险,所以千万別忽视它,它是攀岩或训练前必做的步骤。目前对于热身到底该怎么做虽然还有争议,但无论如何,找到你觉得最舒服的方法是我们的建议。
最好的热身方法是慢跑10-15分钟。也许岩墙附近没有跑道,但是你可以在原地跑步,膝盖尽量提高,并且加上跳跃和后踢。第一条路线先活泼地动三十分钟,尤其当你要携带装备攀爬的时候。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攀岩时总是爬爬停停。架绳很费时间,容易让身体冷掉;而确保一个先锋攀登者耗费的心理能量比生理还多,所以当你攀岩的时候,身体可能更容易冷掉。因此,在你攀登之前,你必须做任何可以保持肌肉温度的动作。
抱石:抱石是一个不用确保、较基层的攀岩活动。找一块大石头或较迷你的岩墙来爬,随时可以回到地面是抱石的好处,不过也要小心避免伤到脚踝,所以如果你有同伴在后面用手为你确保更好。无论如何,只要有一双岩鞋,你就可以试试抱石的乐趣。
试着找一块有大小裂隙、不同种类的手点、岩棚、凹洞的大石头,这些是你在爬一般路线时都会碰到的地形。据说,爬100英尺先锋和一个小时抱石运动所学到的心得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我们从抱石中可以学到的呢?首先,平衡感是爬岩技巧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抱石能使平衡感增进,最好的训练方法是爬岩时注意你的脚。大胆移动也是要尽量尝试的,成功将建立在你的自信之上。
另外,抱石也可以训练你的基本技巧,教你选择最好的手点和脚点。你会开始注意到手和脚之间力量的不同;使用脚的力量越多,肌肉越不容易累。所以,当你抱石时,练习放置脚的位置,如依脚点的变化而用正踩或侧踩。注意把身体往外倾斜一点,可以增加脚和岩面的磨擦力,一般初学者常犯的错就是身体不能保持垂直,反而太贴近岩面,以致重心位置不对,手浪费很多力量。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是,耐力能让你保持体力完成路线,对爬岩者的身体属性来说,它是很重要的。可惜在抱石时,因为高度不高,所以它很容易被遗忘而没有训练到,所以我们在抱石时,可以上攀、下攀或橫渡,连续几次不要休息,以达到耐力的训练。
-
初学攀岩应具备的态度
文:陈家麟 Steven Chen 出处:不详
缘起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从事攀岩教学的工作,从义务性质的教学一直到有收费的教学,因此也累积了一些经验与心得,再加上过去学习攀岩的经验以及最近学习了传统武术,也从学习过程中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感想,看着许多初学者来来去去、半途而废,心中有一些感触。我想;大部分初学者在学习之前可能没有足够的「心理武装」,这包括「学习的企图心」,「心理建设」、「对攀岩基本的认识」,或者对攀岩有些不必要的期待,这些因素使得他们在一开始就打了退堂鼓。
总希望有人能够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初学者在学习之前应该做好哪一些心理建设,或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心态,以免在前面几次的课程中就打了退堂鼓,这对学习者本身或是攀岩界而言都是非常可惜的事。
于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写这篇文章,希望能借着这篇文章来勉励有意参加我们课程的朋友们,以及一些真正想学好攀岩的朋友们,使您不管是想学习任何事物,都能够把握住学习重点,以免入宝山而空手而回。
攀岩者应该要有的态度: 初级岩训也是攀岩者或技术登山者的养成教育,一个攀岩者应该俱备的态度
• 认真地为攀岩作好准备与训练。
•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与自己所面对的风险。
• 要胆大心细,并熟悉安全的作业程序。
• 具有独立作业的能力。(不能依赖别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一个人若是没有学习的企图心与学习热诚,不论遇到再高明的老师、花再多的心血来教你,你也都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所谓「以小卵石击钟,其声必小;以木锤击钟,其声必大」,学习任何事物都一样,你投入得愈多、付出得愈大,自然会得到相对的回馈。不论是攀岩对你身体健康的回馈或是技术的进步。对人也是一样;你愈是认真学习,别人愈是会认真教你,这是相对的。
「之所以不愿教人者,因怕其枉费功夫也」
沾酱油学习法
有些来学攀岩的人,大多是出于对攀岩的一些好奇心,有些人来学攀岩,但也同时学好几种东西,学了几次攀岩后,接下来还是会去学习其它的东西。但我很清楚他们所学的东西一定也只是皮毛的程度,因为;一项东西若是还没能学到精髓的话,再去学其它的东西同样也只能学到皮毛,学来学去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但是只要你能精通一门技艺;进而掌握学习诀窍的话,才有可能一通百通。或许你不相信,攀岩、书法、琴艺、画画、太极拳这一些需要长时间学习的东西,它们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你一项没学好,另一项也绝对学不好,因为学习这些技艺同样都是要恒心和毅力的。
基本上;兴趣多元化是个人的自由,教练无从干涉,只是;即然你不愿真正认真的学习,将来也志不在此,那么教你的人又何必白花心思认真去教你呢?这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过去;我们俱乐部一直都在免费义务地教初学者攀岩,但是学习的效果却是很有限,有些人约好时间却放教练鸽子、有些人玩了一两次就不见了,连说声谢谢都没有!后来我们知道不可以随便免费教人。因为;教学若真要有效果必须是学的人愿意花时间学,而教的人愿意花时间教才行。否则;教了老半天却不见学习成果,初学者来练习,那教了也是白教,无疑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倒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的身上或去教其它一些更有兴趣的人。每一个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教到这种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是会快速地把教学热忱消耗殆尽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上课总是爱来不来,冬天怕冷,夏天怕流汗,雨天怕淋雨,借口与理由一大堆,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很难把东西学好,也不会有人愿意花时间指导你的。如果你真的想学攀岩的话;那每星期你至少要出现在岩场一次,否则你的出席率将成为别人是否愿意教你的主要因素,当然了;若你是付钱来学的,教练自然有义务来教你。
下「百日功」
就像李凤山师父所说:先下三个月的功夫,在这段时间里完全投入,不能有丝毫混水摸鱼的心态,也不能选择性的去听某段想听的话,练自己想练的,必须完全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才行。大部分的人学习事物都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学习,虽然就学习的角度而言,这并不能算错,因为从自己的角度去学习会比较快速,但是由于他们本身于事物都己经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意见甚至是偏见,所以就没办法像孩子一样能够对事物有如同海棉一样有完全吸收的能力,就好象偏食的小孩营养势必难以均衡一样,这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与技术的全面性。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学习攀岩确实是需要有教学经验的人来指导,并不是自己努力爬就能学得到的,也不要以为看书就能学到,有些技巧或方法若是没人告诉你,你练三辈子也不会想到。另外;正确的训练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这是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有些人一心想爬得更好但却只是狂操、瞎练,却把自己弄伤了。任何的运动技巧决非一蹴可成,必需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地从基础打起。
尝试错误本来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做菜或是学做蛋糕,反正;做坏了顶多是很难吃或是不能 -
攀岩的道德
攀登者的道德 爱护自己——也要爱护岩石
攀登有规则吗?其实并没有什么规则!但是从一个珍爱环境的角度出发,有些事情我们一定要牢记! 如果你是个新手,赶快阅读以下规则;如果你已经是个老手了,那么要起一个带头作用并把你所知的教给缺乏经验的同伴。
了解你的周围环境
攀登之前要了解当地的一些规则和法规。
如果条件允许,不要密密麻麻挤在同一块地方攀登,尽可能减少对岩壁的冲击。
控制你队伍的人数不要超过6人。
珍爱环境
沿着已经踩出的小径接近岩石。
如果没有已经踩出的小径时,尽量选择走那些比较结实的路面,比如岩石和砂砾,不要自己开辟新道路。
选择露营地时要远离水源、小径和悬崖峭壁。
不要在攀登路线的正下方建营。
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方便”
如果没有厕所,选择在远离植被、攀登路线、小溪和小径的地方小便。
带一把铁铲并且挖洞来解决固体粪便。确定它离小径、攀登营地、水源或者露营地60米开外。
将你在方便时用过的纸张放在可再生塑料袋里并背在你的背包里带走。
不留任何痕迹地离开
避免践踏攀登营地和悬崖线外的植被。
攀登时避免惊扰活着的生物(比如植物、蜥蜴、蛇和筑巢的鸟类等)。
不要以改善攀登的目的来砍伐和移动树木、灌木丛,或者是植被。
不要从绝壁和岩石遮蔽处挖掘和收集人工制品——这些具有考古意义的地区是受联邦法律保护的。
减少使用营火并减小营火对环境的影响
用营地炉子代替营火来加热;营地炉子快捷、方便并且减小了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如果需要生营火,不要搭建新的生火圈,要用已经用过的地方来代替。不要在崖壁下的营地建立生火圈或者挖掘深坑——营火会污染文化资源遗址。如果你发现了这样一个生火圈或深坑,应该立即将它拆除并且把岩石分散到附近的小溪中。
只收集已经倒下的并且是已经死亡的枯木来做燃料,你需要使用多少就收集多少。不要砍伐活的树木或小树苗。
在你离开之前,将那些没有用到的枯木分散开,并且确认火苗已经完全熄灭。
减少攀登的冲击
不要削磨或者制造新的抓点。
使用可移动的保护点并尽可能使用天然固定点。
从树上下降时要使用绳套,取代那种把绳子直接缠绕在树干上的做法。如果不得不把绳套留下来,就要选择与大自然相匹配的颜色的绳套。
减少使用滑石粉,要清除你攀登后留下的滑石粉。
记住,你在森林里,不是室內攀岩馆。音响应该留在你的车里。
在任何时候都要约束你的狗。 -
岩馆的定线理念
岩馆的定线理念 —— 王定国
岩馆的定线理念与竞技比赛的有何异同?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安全
观赏性
合适的难度
与竞技比赛的区别
安全
不管专业的竞技比赛定线,还是给岩馆爱好者定线都需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再好的结果也是不成功的线路。
【案例分享】
攀岩主义杭州馆曾经有一次爱好者比赛,当时的定线员因为没有参加过定线培训,安全意识不够强烈,为了追求线路的观赏性,忽略了安全性。结果导致一个手指脱臼,一个手腕骨折,好几个摔得胸闷透不过气来,那次的线路我觉得是不成功的,最后受伤的因为赔偿问题处理的很麻烦。我们岩馆都是小本经营,吃不起官司,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会很严重,所以定线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个人建议最好定期请专业定线员定线或者请专业定线员给岩馆教练做定线培训岩馆支点安装(从安全和利用率角度考虑)
边角比较锋利的支点不要放在造型上,尽量放在岩壁面上受力角度尽量不要朝正上。边 角比较锋利的大槽点尽量用于反扣。
容易转的支点一定要打钉,以防攀爬时岩点突然旋转,这样很容易受伤。
岩馆定线应尽量避免横向跨度过大的动作。一是因为岩馆攀爬者都是爱好者,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横向跨度过大重心摆荡就会大,这样一旦抓不住目标点就很危险。二是要考虑到岩馆利用率,如果一条线路横向跨度过大,那么一个人爬这条线其他人就没法爬了。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国外的一些岩馆定的线路横向利用岩壁宽度都不大,看起来像楼梯但爬起来也需要很好的处理。个人认为线路好不好不在乎你绕的有多远,恰恰相反,如果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定出一条受欢迎的线路那才能体现出定线员的水平。
岩馆装点一定要考虑到利用率。每个区域都应该装有不同大小,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支点,这样线路才能定的更丰富,才能让爱好者都能在不同区域攀爬,才能充分利用岩馆的每个区域。经常发现有些岩馆在某个区域安装的支点从装上到拆掉从来没用过,这样既浪费了这个支点又浪费了这片区域。岩馆造型如何安装?
从安全角度:
比较厚比较大的造型尽量不要放的过低和角度过小的地方,因为如果这样放攀爬者一旦脱落很容易拍在造型上,一旦拍上去必然受伤。
从利用率角度:
造型应尽量放在能抓得住的区域,如果把造型放在根本抓不住的地方那么这个造型和这片区域就浪费掉了。还有可把能装点的造型放在岩壁坏孔比较多的区域,这样这片区域和这个造型都能被充分利用起来。
观赏性
岩馆定线也需要观赏性,不管是线路本身的观赏性还是攀爬起来动作的观赏性。
现在的爱好者对比赛的关注很多,甚至有些岩友对比赛的关注度比专业运动员关注的还要多(有一位温州的攀岩爱好者甚至说,他把所有的世界杯和全国分站赛的视频都反反复复看过好几遍)。这就是说他们对比赛的线路有很强的攀爬欲望,但是难以实现。
我们在定线的时候可适当的定一些类似的风格和类型的动作来满足一下业余攀岩爱好者的欲望。比如可定一些全造型线路,小扣扣与大包子相结合的线路等。尽量避免定支点受力方向朝上的楼梯线,如果为了岩壁的利用率可把支点受力方向反着用,侧着用,这样动作就会丰富很多。
有的国外定线员来中国定世界杯线路也定过楼梯线。他们定的楼梯线看上去是像是楼梯,但爬起来动作却很丰富,这就考验我们对支点的使用技巧了。
合适的难度
针对不同水平的爱好者定不同的难度,这非常考验定线员的把控能力,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
要对攀爬者水平了解
本身要有丰富的定线经验等等。
与竞技比赛的区别
专业的竞技比赛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安全性,裁判判罚的难易性,成绩区分,观赏性,技巧性等。
成绩区分:
针对业余爱好者和专业运动运员有不同的考量。业余爱好者
难度:一般爱好者耐力较差,喜欢磕线,追求数字,所以为了满足爱好者追求数字的心态,岩馆定线时可考虑在一条线路上设置一到两个难点,其它动作相对简单,这样他们只要难点过了就基本完成这条线,这样他们才有成就感,数字是他们最大的成就感。(例如:一条12A的线路定一到两个12A的难点,其它动作可相对简单)。
抱石赛:一般爱好者把握能力较差,一条抱石线如果在他们能力之内,一般都要反复尝试很多次才能完成,对于爱好者来说通过反复尝试完成一条抱石线后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有了成就感他们对攀岩才能更感兴趣。所以爱好者的抱石赛个人认为可定的相对简单,尽量用次数区分成绩,让参与者完成更多的线路(例如:去年南京比赛,定的就非常好,每个参与的人爬得都很开心,因为他们通过反复尝试都完成了很多线路)。
专业运动运员
难度赛:竞技比赛要考虑到成绩的区分,为了不给运动员压力,能让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攀爬节奏和能力,尽量做到不要用时间来区分成绩,个人认为如果是用时间来区分成绩的话,线路基本就失败了,专业的竞技比赛线路,应根据主定规定的难度定制难度相对均匀的线路,尽量避免单步难点,或很舒服的休息点(例如:主定要求定一条12C的线路,你定了一条12C除了某个区域有一个或者几个动作达到12C的难度,其他地方全是10的难度,这种线路就不适合竞技比赛)。
抱石赛:竞技比赛要考虑到成绩的区分,尽量做到先用条数区分,再用次数区分,能力越强完成对条数越多,处理越好用的次数越少,这样才能体现出运动员的水平能力。
-
攀岩词典
Belay : 确保
正确操作绳索,确保攀爬者的安全。belay plate or device : 保护器
一种开有凹槽的金属器材,通常由铝合金制成。使用时可提供足够的制动力,广泛运用于攀岩确保、拖吊重物和下降。Bend : 连接结
用来连接两根主绳、辅绳或扁带。Bight : 绳耳
绳子两端之间松弛的部分。Carabiner : 主锁
一种弹簧锁扣,通常由铝合金制成。也有钢制的,主要用于操作频繁,要求高耐磨的场合,譬如室内岩馆。主锁的形状多样,常见的有椭圆型、D型、D型的改良版、HMS(梨形的)。其中又分含保险扣和无保险扣两种。CEN : 欧洲标准委员会
欧洲标准委员会的缩写,一个类似于国际山岳联盟(UIAA)的产品标准化制定组织。cinch : 收紧
将绳结收紧。Cord : 辅绳
绳索的别称,专指由聚酰胺纤维制成,直径小于9毫米的绳索。Cordage :绳索
主绳和辅绳的统称,起初专指双股搓成的绳索。Cordalette : 长绳环
由7毫米辅绳构成的长绳环,通常用于使各保护点均衡受力。core : 绳芯
编织绳的核心部分,也被称作“kern”。daisy chain : 菊绳
一种拥有一排绳瓣的扁带环,上面的绳瓣可供挂扣。可自制也可在商店里购买缝制的制式产品。double rope : 双绳
通过国际山岳联盟(UIAA)或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认证的攀岩绳,可放心用于先锋攀登。使用时两股绳子必须同时使用,不过可间隔挂进不同的保护点。别把双绳同对绳(twin rope)搞混了。dynamic rope : 动力绳
一种设计成可延展的绳子。所有攀岩绳都可通过延展,吸收攀登者坠落时形成的冲击力。fall factor : 冲坠系数
一个用来衡量冲坠严重程度的数值。冲坠距离与给绳长度的比值即是冲坠系数。数值越高,冲坠越猛烈。假设攀岩者冲坠了6米,而确保者给出的绳长是3米,那么得出的冲坠系数为2。fall held : 冲坠可承受次数
国际山岳联盟(UIAA)和欧洲标准委员会(CEN)用来检测攀岩绳,能够承受多少次冲坠才报废的一个指标。国际山岳联盟(UIAA)的标准,是将检测时的冲坠系数设定为1.78。finish : 收尾
打完结后将绳结收紧。没有收尾显得松松垮垮的绳结有安全隐患,它们很可能会自行松开,而且强度也相应降低不少。flat webbing : 平织扁带
一种单层编织的扁带,与筒织扁带形成鲜明对比。平织扁带一般用于制作安全带,但很少直接用于攀岩。hand : 手感
手摸绳子,是僵硬还是柔软的触感回馈。hawser : 粗麻绳
直径很粗的多股搓制绳,不适用于攀岩和下降。hitch : 套结
一种可套在其它物体(包括绳索)上收紧的绳结。kern : 绳芯
编织绳的核心部分,同“core”。kernmantle : 编织绳
含有绳芯和绳鞘双层结构,而且两者都是由尼龙纤维辫状编织而成,这是攀岩绳特有的构造。kevlar : 凯夫拉
一种高强度的纤维,可用于制作辅绳。laid rope : 捻制绳
一种由几股尼龙绳捻制而成的绳子,曾有一段时间用于攀岩后来被弃用。不过用来下降,到目前为止还被广为采用。编织绳的绳芯就是典型的捻制结构。mantle : 绳皮
编织绳表层辫状编织的外鞘。maximum impact force : 最大冲击力
标示绳子,可承受坠落而导致的冲击力的最高数值。按照国际山岳联盟(UIAA)的标准,单绳和对绳的最大冲击力不得高于1197公斤,双绳不得高于798公斤。nip : 咬合
将绳结收紧,防止其松动。pay out : 松绳
使绳子松弛,方便给绳。perlon : 贝纶绳
一种尼龙绳,通常指9毫米直径以下的编织辅绳。quickdraw : 快挂扁带
quickdraw通常是指快挂。这里特指快挂中连接上下两把锁的短扁带环(通常在15厘米以内),可分两种:端口匝线缝制和两端打结。rappel : 下降
沿绳垂降。rope bag : 绳包
一种用来存储攀岩绳的包,通常由尼龙制成,大多数绳包内都缝有地席,可使攀岩绳免遭污垢侵袭。runner : 扁带环
一种由散扁带连接而成的扁带环,当然也可以用辅绳或主绳制作。携带时,可以像子弹带一样斜背在肩上。set : 绳结抽紧
收紧绳结以供使用。sheath : 绳皮
编织绳表层辫状编织的外鞘,同“mantle”。single rope : 单绳
通过国际山岳联盟(UIAA)或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认证的攀岩绳,具有延展性可放心用于先锋攀登。使用时单根即可。sling : 绳套
泛指自制连接而成或缝制成型的扁带环或辅绳环。static elongation : 静态延展率
该数值,是指当绳子挂上80公斤物体时,延展的距离。实际意义并不大。static rope : 静力绳
一种只有些许延展性或完全没有延展性的编织绳,通常用于下降、探洞和充当大岩壁上的路绳。静力绳万万不可用于攀岩,因为它不能吸收冲坠导致的动能。stopper knot : 防脱结
体型较大系于绳尾的绳结,通常用于防范下降时,绳尾从下降器中滑脱。super tape : 强力胶
专指一种14毫米宽、手感比较厚的筒织扁带。tie-offs : 专门套接岩钉的扁带环
用散扁带连接而成的短扁带环(一般在15厘米之内),通常用于套在岩钉上,并贴近岩壁,以免杠杆作用把岩钉拔出。tubular webbing : 筒织扁带
由尼龙纤维,像竹筒状环形编织而成的。由于筒织扁带压扁后有上下两层,因此同样宽度下,要比平织扁带更结实耐用。twin rope : 对绳
通过国际山岳联盟(UIAA)或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认证的攀岩绳,可放心用于先锋攀登。使用时必须两根同时使用,而且每经过一个保护点要把两根绳子同时挂入。别把对绳和双绳(double rope)搞混了。双绳的任意一股都可承受冲坠,但对绳不行。UIAA : 国际山岳联盟
国际山岳联盟的缩写,全称the 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 d’Alpinisme,是一个公认的国际权威组织,具有给攀岩装备制定行业标准,并进行测试的资格。waterproof or dry treatments : 防水涂层
有防水涂层的攀岩绳只会吸收极少量的水。事实上,有些攀岩绳的防水涂层只处理了局部,或者等绳子编织好了才对绳鞘喷涂一下。而最好的制作工艺,是在编织时就将组成绳芯和绳鞘的每一条尼龙纤维,进行单独的防水处理。经过防水涂层的处理,能使绳子变得更加柔顺方便操控,而且经久耐用。没经过防水涂层处理的绳子就相形见拙了。Whipping : 切口处理
指在绳子的切口上缠绕胶布,或用打火机烧灼令切口融合,以免尼龙纤维散乱的处理手法。 -
攀岩的分类
一、按地点分类
1、自然岩壁攀登:
定义:在野外攀爬天然生成的岩壁;一般是开发和清理过的难度或抱石路线;
优点:可以接近自然,充分体会攀岩的乐趣;岩壁角度、石质的多样性带来攀登路线的千 变万化;由于岩壁固定,路线公开且可长期保留,所以自然岩壁的定级可经多人检 测对比,成为攀岩定级的主要依据。
缺点:野外岩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时间和金钱花费都较大;路线开发也比较费力。
2、人工岩壁攀登
定义:在人工制造的攀岩墙上攀登,包括室内攀岩馆和室外人工岩壁;
优点:对初学者安全性较高;交通方便,省时省力;不可预见因素少,可以定期训练或进行专项训练;人员密集,便于交流切磋;另外,人工岩壁可以对路线进行保密性设置从而成为攀岩比赛的主要形式。
缺点:缺少特殊地形,创意性少,自由发挥余地小;支点的可调性使得人工岩壁路线常变,定级主观性更强,准确度偏低。
二、按攀登形式分类
1、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
定义:不借助保护器械(主绳,快挂,铁锁等)的力量,只靠自身力量攀爬;
特点:此种攀登形式在我国占主导地位,较符合体育的涵义范畴,考验人体潜能。
2、器械攀登(aid climbing)
定义:借助器械的力量攀登;
特点:在大岩壁攀登(big wall)中较为常用,对于难度超过攀登者能力范围的路线有时也借助器械通过。其意义存在于攀登者的项目目标和活动历程中而不在于攻克难度动作。对器械操作的要求较高。
3、顶绳攀登(top rope)
定义:在岩壁上端预先设置好保护点,主绳通过保护点进行保护,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不需进行器械操作。
特点:安全,脱落时无冲坠力,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对岩壁的要求苛刻,岩壁必须高度合适(8到20米)且路线横向跨度不大,由于需要绕到顶部进行预先操作,架设和回撤保护点的工作都比较繁琐。有时为方便初学者,可在先锋攀登的路线上架设顶绳。
4、先锋攀登(sport climbing)
定义:路线预先打上数个膨胀钉和挂片,攀登过程中将快挂扣进挂片成为保护点并扣入主绳保护自己,攀登者需要边攀登边操作。[ 详细]
特点:在欧洲尤其法国最为盛行,它比传统攀登安全性高,可以降低心理恐惧(fear factor)对攀爬的影响,从而全力以赴突破生理极限,挑战最高难度;另外,在角度较大或横向跨度较大的路线中,先锋攀登方式比顶绳保护有更大的便利,可以让攀登者脱落后很容易地重新回到脱落处,对难点进行反复练习。由于这种方式使攀岩由冒险的刺激运动变成安全的体育训练,所以先锋攀登称为sport climbing。
5、传统攀登(traditional or trad)定义:将不同规格的岩石塞放置到岩壁上天然生成的裂缝、岩洞、石桥等地形中,形成保护点,再使用快挂和主绳进行保护;攀登者边攀登边操作。[详细]
特点:是最初最天然的攀登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岩壁的完整性,在国外,老一代的攀岩者十分推崇此种形式的攀登;但操作复杂,需要相当丰富的器械操作经验,相对而言难以掌握,并且比较危险,对传统攀登感兴趣的攀岩者一定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6、抱石(bouldering)
定义:攀登路线短、高度低、难度大的线路,不使用主绳、安全带等保护装备,代之以抱石垫作为坠落时的缓冲。[详细]
特点:操作简单便利,费用低;对攀登者的心理调控和耐力要求降低;是攀岩运动的新兴分支。
7、自我攀登(solo)
定义:不依赖第二人,攀登者使用器械自我保护进行攀登。若无保护品攀登达到一定高度(通常为10米以上),则称为free solo。
特点:不需要搭档,但操作较为复杂,费时费力,从事这种攀登方式的人员较少。
三、按岩壁的大小分类
1、单段路线(single pitch)
单段路线;一般低于25米,50米的主绳可以保证攀登者到顶并返回地面。人工岩壁路线多为此类。
2、多段路线(multi pitch)
多段路线;当岩壁高于25米时,一般主绳长度就不够了。这时路线会被划分成数小段,每段长度在50米以下,攀登者完成一段后,架设保护点,保护第二人到达同样高度,这样主绳也被带到了此处,可以进行下一段的攀登。攀登到顶后,下降过程也需分段进行。
3、大岩壁(big wall)
大岩壁;也是多段路线,但路线更长或难度更大,需要一天以上才能完成,除了保护装备外,攀登者要携带饮食露宿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