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攀岩技巧

  • 岩馆的定线理念

    岩馆的定线理念 —— 王定国

    岩馆的定线理念与竞技比赛的有何异同?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安全
    观赏性
    合适的难度
    与竞技比赛的区别


    安全

    不管专业的竞技比赛定线,还是给岩馆爱好者定线都需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再好的结果也是不成功的线路。

    【案例分享】
    攀岩主义杭州馆曾经有一次爱好者比赛,当时的定线员因为没有参加过定线培训,安全意识不够强烈,为了追求线路的观赏性,忽略了安全性。结果导致一个手指脱臼,一个手腕骨折,好几个摔得胸闷透不过气来,那次的线路我觉得是不成功的,最后受伤的因为赔偿问题处理的很麻烦。我们岩馆都是小本经营,吃不起官司,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会很严重,所以定线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个人建议最好定期请专业定线员定线或者请专业定线员给岩馆教练做定线培训

    岩馆支点安装(从安全和利用率角度考虑)

    边角比较锋利的支点不要放在造型上,尽量放在岩壁面上受力角度尽量不要朝正上。边 角比较锋利的大槽点尽量用于反扣。
    容易转的支点一定要打钉,以防攀爬时岩点突然旋转,这样很容易受伤。
    岩馆定线应尽量避免横向跨度过大的动作。一是因为岩馆攀爬者都是爱好者,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横向跨度过大重心摆荡就会大,这样一旦抓不住目标点就很危险。二是要考虑到岩馆利用率,如果一条线路横向跨度过大,那么一个人爬这条线其他人就没法爬了。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国外的一些岩馆定的线路横向利用岩壁宽度都不大,看起来像楼梯但爬起来也需要很好的处理。个人认为线路好不好不在乎你绕的有多远,恰恰相反,如果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定出一条受欢迎的线路那才能体现出定线员的水平。
    岩馆装点一定要考虑到利用率。每个区域都应该装有不同大小,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支点,这样线路才能定的更丰富,才能让爱好者都能在不同区域攀爬,才能充分利用岩馆的每个区域。经常发现有些岩馆在某个区域安装的支点从装上到拆掉从来没用过,这样既浪费了这个支点又浪费了这片区域。

    岩馆造型如何安装?

    从安全角度:

    比较厚比较大的造型尽量不要放的过低和角度过小的地方,因为如果这样放攀爬者一旦脱落很容易拍在造型上,一旦拍上去必然受伤。

    从利用率角度:

    造型应尽量放在能抓得住的区域,如果把造型放在根本抓不住的地方那么这个造型和这片区域就浪费掉了。还有可把能装点的造型放在岩壁坏孔比较多的区域,这样这片区域和这个造型都能被充分利用起来。


    观赏性

    岩馆定线也需要观赏性,不管是线路本身的观赏性还是攀爬起来动作的观赏性。

    现在的爱好者对比赛的关注很多,甚至有些岩友对比赛的关注度比专业运动员关注的还要多(有一位温州的攀岩爱好者甚至说,他把所有的世界杯和全国分站赛的视频都反反复复看过好几遍)。这就是说他们对比赛的线路有很强的攀爬欲望,但是难以实现。

    我们在定线的时候可适当的定一些类似的风格和类型的动作来满足一下业余攀岩爱好者的欲望。比如可定一些全造型线路,小扣扣与大包子相结合的线路等。尽量避免定支点受力方向朝上的楼梯线,如果为了岩壁的利用率可把支点受力方向反着用,侧着用,这样动作就会丰富很多。

    有的国外定线员来中国定世界杯线路也定过楼梯线。他们定的楼梯线看上去是像是楼梯,但爬起来动作却很丰富,这就考验我们对支点的使用技巧了。


    合适的难度

    针对不同水平的爱好者定不同的难度,这非常考验定线员的把控能力,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

    要对攀爬者水平了解
    本身要有丰富的定线经验

    等等。


    与竞技比赛的区别

    专业的竞技比赛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安全性,裁判判罚的难易性,成绩区分,观赏性,技巧性等。

    成绩区分:
    针对业余爱好者和专业运动运员有不同的考量。

    业余爱好者

    难度:一般爱好者耐力较差,喜欢磕线,追求数字,所以为了满足爱好者追求数字的心态,岩馆定线时可考虑在一条线路上设置一到两个难点,其它动作相对简单,这样他们只要难点过了就基本完成这条线,这样他们才有成就感,数字是他们最大的成就感。(例如:一条12A的线路定一到两个12A的难点,其它动作可相对简单)。

    抱石赛:一般爱好者把握能力较差,一条抱石线如果在他们能力之内,一般都要反复尝试很多次才能完成,对于爱好者来说通过反复尝试完成一条抱石线后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有了成就感他们对攀岩才能更感兴趣。所以爱好者的抱石赛个人认为可定的相对简单,尽量用次数区分成绩,让参与者完成更多的线路(例如:去年南京比赛,定的就非常好,每个参与的人爬得都很开心,因为他们通过反复尝试都完成了很多线路)。

    专业运动运员

    难度赛:竞技比赛要考虑到成绩的区分,为了不给运动员压力,能让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攀爬节奏和能力,尽量做到不要用时间来区分成绩,个人认为如果是用时间来区分成绩的话,线路基本就失败了,专业的竞技比赛线路,应根据主定规定的难度定制难度相对均匀的线路,尽量避免单步难点,或很舒服的休息点(例如:主定要求定一条12C的线路,你定了一条12C除了某个区域有一个或者几个动作达到12C的难度,其他地方全是10的难度,这种线路就不适合竞技比赛)。

    抱石赛:竞技比赛要考虑到成绩的区分,尽量做到先用条数区分,再用次数区分,能力越强完成对条数越多,处理越好用的次数越少,这样才能体现出运动员的水平能力。

  • 攀岩英文词典

    ——————— A ———————
    aid climbing: 器械攀登。在攀爬過程中使用的器械不僅僅用作保護,而且借助向上。
    aider:繩梯。在器械攀登中使用。
    Adze:冰鎬的鏟型頭
    aid route:使用器械攀登技術上升的路線
    Alove:原:陽台.有遮掩的地形.淺的大洞
    alpine style:阿爾卑斯風格,一鼓作氣上去,不事前建營地或儲備點
    AMS:急性的高山病
    Anchor: 固定點,指段間belay用的保護點.
    Arete:山的刃脊
    Ascender:上升器
    ATC:Black Diamond 生產的一種保護器械。 (Air Trafic Controller)
    Avalanche:雪崩

    ——————— B ———————

    bail:由於任何原因中途放棄攀登
    Barn door:轉門.手腳支點在同一直線,而且重心不在此線下方.身體不可控制地以此線為軸象柵欄門那樣轉下來
    BC (Base camp): 大本營
    Beer:Liquid consumed in large quantities after climbing.(我喜歡!)
    belay: 保護
    Belay station:有現成的裝置用來作段間保護的地方(比如有鐵鍊的雙岩栓)
    Belayer:給攀登者保護的保護者.
    “Belay on”: 保護者為攀登者做好了保護準備(美)(英:Climb when ready)
    “Below”: 當東西(如石頭等)從上面墜落下時發出的警告(英)。 (美:Rock)。 (攀冰時-”ice!”)
    Beta :關於未攀登過路線的一些資料。
    Beta flash:知道了一些Beta 後的一次先鋒到頂,不掉下來。
    Big wall: 要持續幾天的岩石攀登。器材多到非要用副繩拉.要在壁上過夜。
    Binner:Karabiner; 鐵鎖
    Birdbeak:A5 製造的一種很小的岩釘。
    Black ice :在極冷的溫度下,臟的存在了長久的黑色冰.很硬。
    Blue ice :藍冰,一般比白冰脆。
    Bolt : 岩石栓
    Bomber:一個十分堅固的東西-保護點,支點。從"bomb-proof”演變來。
    Bombproof:十分可靠的保護點。
    Bong :一種特大的岩石釘。
    Bootie :揀到的別人有意無意留下的器材。
    Boulder: 抱石攀登。在大石頭或不高(一般底於六米)的岩壁上無繩攀登。即使脫落也可安全落地。
    Bounce :從很高的地方下墜。或攀登中更常用的意思似乎是在aid climbing時,在把繩梯掛在新支點後,上下在繩梯上蹦幾下一確保新支點是可靠的。
    Bowline :布林結(攀登時不可使用,除非有第二根繩子保護)。
    Bucket: 一個大的手點。
    Butterfly knot:蝴蝶結。
    Buttress:聳立在主峰前的岩石或山。

    ——————— C ———————

    Cam:SLCD (spring loaded camming devices)凸輪類保護器械的統稱,如friends, camalots,aliens,TCUs 等。
    Campus :一種動態、只用胳膊的攀爬。
    Campus board :一種帶有條的訓練板。為訓練動態動作和指力。
    Caribiner: 鐵鎖
    Chalk :防滑粉,鎂粉。
    Chausey :不好的岩石狀態,易粹的,到處鬆動的。
    Chest harness :胸式安全帶。
    Chickenhead :一種小突起樣的岩石型態。
    Chimney :能容下攀登者(大部分)身體的寬裂縫。煙囪攀登技術。
    Chipped hold :自己爬不上去就動用錘子鋼釬鑿出的支點
    Chock :串了繩纜的岩石塞的統稱.一般說來都指nuts、sto​​pper類被動塞.但有人把SLCD叫”mecahnical cam”就是”機械塞”叫法的來源
    Chockstone:緊密楔入或嵌入岩石裂縫中的石頭。
    Chute :陡溝
    Cirque :環繞或半環繞狀的陡山壁,經常是上個冰川紀冰川開出來的
    Class :等級
    Clean:自由攀登中沒有脫落或吊在繩上演練(這個意思不常用).
    Clean:不使用錘子的器械攀登。 [是對岩石損害小的攀登方式]
    Clean:清理一條路線上的保護裝置。通常為第二攀登者做。
    Cliffhanger :一種小的,能掛住小突起或小洞的岩鉤
    “Climbing”:攀登者告訴保護者自己開始爬了.應該在保護者說完“Belay on”後。
    Climbing gym:攀岩館
    Climbing shoes :攀岩鞋。
    Climbing wall :英國的 climbing gym.
    “Climb when ready”:英:Belay on。保護就緒後保護者告訴攀登者可以開始爬了
    Clip: 將繩子放入鐵索
    Clove hitch :雙葉節,雙環節
    Col:山坳,山口
    Cord :一般指細靜力繩(5,5.5, 6 mm),也常指所有繩子
    Corner :內角,內牆角
    Corn snow :變成顆粒狀的積雪
    Couloir :陡的溝壑,經常指有冰雪的
    Crab:鐵鎖的簡稱.多用在前英聯邦國家
    Crack:裂縫。
    Crag :小的主要是短路線的攀岩地點。
    Crampons :冰爪。
    Crater:墜落到地.原意是隕石坑。
    Crest :山脊的頂
    Crevasse :冰裂縫。
    Crimper:只有指間大小的點,而且一般要用crimp手型來爬。
    Crux :在一條攀登路線或一段(pitch)中最難的部分。
    cwm :威爾士語的環壁.讀”koom”.主要聽說於珠峰南線上的"Western Cwm"

    ——————— D ———————

    Daisy chain:菊繩。一種縫或系一些環的扁帶。為了方便調節扁帶長度。
    sling(英):runner(美):繩套。
    Deadpoint :一種攀岩技術。動態移動時,在跳起到最高點的剎那輕抓住下個手點。
    Death wobbles:小腿疲勞後的顫抖
    Deck :平台.墜落後落在上邊不是好玩的。
    Descender :下降器
    Dihedral :向內的轉角
    “Dirt me”:向下放點(美)
    Dog (to dog a move) :為了通過路線中的一段,從脫落處重新開始,直到完成某個特定的動作,通過這一段路線。吊在繩子上反复演練最難的部分。
    Double fisherman’s knot:雙漁夫結
    Double rope :雙繩
    Downclimbing : 下攀。
    Dry tool :用冰雪器械攀爬一段岩石路線–在mixed climbing 中很常見。
    Dude:美語中的攀岩者
    Dynamic belay :動態保護。衝力很大時適量放繩以減少對保護點的衝擊力的保護方式。
    Dyno :動態的移動。
    Dynamic movement towards a distant hold.
    (d) Dynamo, (f) Jet? (nl) Dynamo, (i) Lancio, (e) Movimiento din醡ico, (s) Dynamisk move

    ——————— E ———————

    Edge :岩石表面的尖利邊角,棱。
    Edging: 一重要的攀岩.用腳內外側靠邊的地方支撐發力.和用腳掌”抹”相對。 (和smear對應).
    Elvis :小腿疲勞時的顫抖。
    Epic :有了意想不到的大麻煩,費不半天勁才逃出來,折騰得特慘。
    Etrier:繩梯。

    ——————— F ———————

    Face climbing:攀登沒有裂縫的岩石。
    Fall :墜落。
    “Falling” :爬的人在掉下時叫出的。
    Fall factor:下落係數,為下落距離除以有效繩長。
    FecoFile:BIGWALL時用的糞罐子。
    Feet:腳點
    Fifi hook:器械攀登中使用的一種小岩鉤,用於掛在膨脹栓等保護點的孔中。
    Figure 8:八字環
    Figure of eight:八字結
    Fingerlock:將手指漲入、插入岩縫,後鎖住。
    Fisherman’s knot: 漁夫結。常用於接繩
    Fixed pr:以前留下的膨脹栓、岩釘、鐵環等保護裝置。
    Flail:得不穩,要掉下來了
    Flake :岩石頁片。
    Flapper :手上脫開一半的皮。
    Flared :裂縫呈張開,開放式的樣子。
    Flash:對於一條路線,在以前沒有爬過的前提下,一次完攀。分為兩類:
    1.onsight flash:攀登者攀登前沒有任何關於這條路線的信息。
    2.beta flash:攀登者攀登前得到了一些關於這條路線的信息
    Following:非先鋒攀登。爬頂繩不叫Following。
    Free climbin:攀登過程中只使用手、腳和自然支點。繩子和保護器械只用於保護,而不借用。
    Free solo:完全不用繩子保護徒手攀登。
    Friend:凸輪原理保護裝置的傳統名稱。現在也可稱為Ca​​malots,TCU’s,Quads,Aliens,Big Dudes 等等。

    ——————— G ———————

    Gas :汽油.也指體力。
    Gate:鐵鎖的能打開的部分。
    Gerry rail:象扶手一樣的大支點。
    Glacier :冰川。
    “Got me?”: 要掛在繩子上前問保護人是否抓勞。
    Grade:標識路線難度的等級。
    Grapevine knot:漁夫結
    Grounder:一墜落地,繩子沒能吸收動能。
    Grigri:Petzl 生產的一種保護裝置。
    Gripped :害怕得撒不開手了。
    Gully :寬溝壑。
    Gumbie:無經驗或新的攀登者。

    ——————— H ———————

    HACE:高海拔腦水腫.
    Half rope:8.5或9 毫米的動力繩。用在雙繩技術中。
    Handjam:用手插入、漲入岩縫。
    Handle:在攀岩館中常能看到的門把手型的岩點。
    HAPE:高山肺水腫。
    Harness:安全帶。
    Haul bag:big wall 中運輸食物、裝備等物品使用的吊袋。
    Headwall:正面直對的陡壁
    Helmet:頭盔。
    Hex :六角形的nut。
    Hueco:一種凹坑。
    HMS:方便使用單葉結(munter hitch)的寬圓鎖。
    Hold:支點
    Horn:尖角。

    ——————— I ———————

    Ice axe:冰鎬。
    Ice screw:螺旋冰錐。不包括敲入式的冰錐。
    Italian hitch:意大利結或單環結(在HMS標記的鐵鎖上可用於保護)。

    ——————— J ———————
    Jam:將身體的一部分塞入岩縫。
    Jug:很大的支點。
    Jugs:Big wall 中對上升器的稱呼。
    Jug :Big wall 中用上升器爬繩
    Jumar:一種上升器
    Jumar:用上升器上升。

    ——————— K ———————

    —Karabiner:鐵鎖。
    Kernmantle rope:有打捲了的多股內芯和外織層的特別尼龍繩。
    Knotted cord:一種傳統的保護方法。將細的靜力繩一端打結,象岩石塞一樣用作保護。
    Krab:鐵索簡稱

    ——————— L ———————

    Largo start:攀登起步時第一個指點很高,需要躥跳。
    Layback/Lieback:側拉.
    Leader:先鋒攀登者。
    Lead:領攀,先鋒攀登。
    Ledge :平台。
    Locking biner:帶鎖扣的鐵鎖。
    Lock-off:單臂抓住支點鎖住。
    Lowering:降下人或物。

    ——————— M ———————

    Manky:看上去很不結實的、以前打的膨脹釘。
    Mantle:手掌撐起身體然後腳踩在同一點站起來的動作。
    Mixed climbing:冰岩混合攀登。
    Moat :冰雪在岩石邊化掉後留下的(相對未化的冰雪表面的)坑。
    Mountain rescue:高山救援
    Multi pitch climb:多段攀登。一個pitch 一般指一個繩長,但和保護點選擇和路線彎曲等有關。
    lead 的一次交換長度。
    Munter hitch:意大利結。單環結。

    ——————— N ———————

    Nailing :用錘子敲
    Nut:岩石塞。塞如岩石縫中的楔型金屬塊保護裝置。
    Nut key:摘取岩石塞的金屬工具。
    Nut tool:摘取岩石塞的金屬工具。

    ——————— O ———————

    “Off Belay”:撤下保護。當先鋒攀登者不需要保護時對保護者說。
    Off width :用漲手太大但用爬煙囪技術又太小的裂縫寬度.最難攀的之一。
    “On Belay ?”: 先鋒攀登者確認保護者已做好保護準備。是問話。
    On-sight flash:見flash。
    Open book: 兩平面岩壁的向內交叉處。內牆角。
    open-hand grip:靠手掌或前指節的摩擦抓住。
    Outside corner:兩平面岩壁的向內交叉處。外角,邊角。
    Over-cam, to:機械塞放置時擠壓成最小的尺寸,然後就很難取出來了。
    Overhang:俯角

    ——————— P ———————

    Pass:山口。
    Party ledge :大平台。
    Pendulum :盪。像在鞦韆上一樣地悠蕩過去.用於借助支點的橫切。
    Pig:吊袋
    Pink point:多次嘗試後能夠完攀掛好快掛的路線。
    Pitch:兩個主保護點間的距離。不超過一根繩長。
    Piton:岩石釘
    Pocket :岩石上的凹坑。
    Portaledge:Big wall中使用的有支架的吊床.不一定有外賬。
    Pro, Protection:下降保護點。
    Prusik:抓結.從發明者Dr. Prusik得名。
    Pumped:由於肌肉過度疲勞而產生的腫脹的感覺。

    ——————— Q ———————

    Quickdraw, quick:快掛。短扁帶兩邊都掛有鐵鎖

    ——————— R ———————
    Rack:整套攀登器材.一般指保護器材。
    Rack:整理好整套攀登器材。
    Rad:sport climbing 的俚語
    Rally, to:很容易的攀登。
    Ramp :緩慢上升的斜坡。
    Rappel:下降。
    Rating:技術攀登的等級。
    RDS:急速下降綜合症-摔死的幽默稱呼。
    Redpoint:經過幾次嘗試後,能一次性完攀。必須是LEAD,必須自己放保護。
    Resin : 一種代替CHALK的松香類東西.要避免!因為會在石頭上形成永久光滑Resident protection: 下降後留下的保護點。
    Ridge :山脊。
    Ring: 為下降和上方保護使用的大鐵環。
    “Rock” :警告下邊有落石時候的叫喚。
    Roof:屋簷
    Rope :繩。
    “Rope” :警告下邊自己要扔繩子時的叫喚。
    Route :路線,線路。
    Runner :遍帶圈。繩套。 Sling.
    Runner :套在石頭上的遍帶圈。
    Runout:兩個保護點之間的距離。經常用來形容保護點之間距離特長。

    ——————— S ———————

    Saddle:山鞍部。沒有pass 陡峭。
    “Safe”:Off Belay (英)LEADER告訴BELAYER不用保護了。
    Schwag:糟糕的岩壁情況。
    Scrambling:很容易的攀登,通常不用繩子。 [但經常要用手]
    Screamer:極長距離的墜落。
    Screamer:在保護系統中一種減少長距離墜落[衝擊力]的特殊裝置。
    Scree :碎石坡。
    Screwgate:帶絲扣的鐵鎖。
    Second:第二攀登者
    Send:輕鬆地完攀一條路線。
    Serac :冰川上的冰瀑布里的大塊碎冰。
    Sewing-machine leg or arm:由於緊張,胳膊或腿象縫紉機般哆嗦。 (放鬆肌肉、深呼吸、不要想墜落)
    Sewn-up:由於放置太多的器械,一條路線看上去象縫上般。
    Sharp end:在先鋒攀登者那端的繩子。
    Short roping:短繩技術。兩個攀登者用中、短長度的繩子連在一起。剩下的繩子捲起背在肩上。
    Short roping:一種保護技術。保護者為縮短下墜的距離而
    Sit start:在抱石攀登中以坐姿起步。
    Sierra wave :連續的凸透鏡雲.有風,要變天的標誌。
    Sketch pad:抱石攀登中用於保護的墊子。
    Skyhook:天鉤。 Big wall 中使用的一種鉤子。
    Slab:角度不大平整的石板。
    “Slack”:“松繩”“放繩”
    Sling :繩套。遍帶圈。
    Slingshot:頂繩保護。保護者站在地面,保護繩通過頂端的保護點。
    Sloper :斜麵點。
    Smearing :一種重要腳法.用腳掌面”抹”在岩石面上,最大限度使用岩石面上的微小起伏和粗糙性質。
    Snaplink:鐵鎖。 (U.K)
    Soloing :沒有同伴,單獨攀登。可能有繩子保護。
    Sport climbing:?競技攀登。通常指室內或室外攀登用螺栓(bolt)為保護點的路線。只追求動作技巧難度,盡量減少危險。
    Spray:胡侃。
    Stem:兩腳分得很開,靠主要是側向的相對支撐力站住。
    “Stick it”:​​“加油!”美俚語
    Sticht plate :盤狀保護器.有兩個長孔的園鋁片。
    Summit:山或岩壁的頂。
    Summit:登頂。

    ——————— T ———————

    “Take”:讓保護人收緊繩子的短語。
    “Take in”:讓保護人收緊繩子的段語同TAKE!
    “Taking in”:英:保護人在保護完成後讓原攀登者收緊餘繩。
    Talus:亂石頭坡。
    Tape knot :水結。
    Tarn :潭。
    “Tension!”:“收繩!”
    “That’s me”:跟攀的人在領攀的收繩時告訴領攀的人繩收緊了。
    Threaded overhand :系遍帶的通過結
    Tick​​ marks:抱石攀登中用於標記支點的鎂粉印。
    “Tight rope” “收繩”
    Topo:路線簡圖.有已經存在的保護點標誌和簡單地形標誌。
    Top-rope:頂繩攀登。
    Trad:傳統攀登。特點領攀者一邊攀登一邊是在裂縫或石洞中放置保護裝置,跟攀登者拆下保護裝置。
    Trad fall:傳統攀登中的墜落.可能有嚴重後果。
    Traverse:橫切攀登。
    Trucker:十分可靠的保護點。同 Bomber
    Tunnel:可使用扁帶或細繩穿過作保護點的石洞。
    Twistlock :通過彈簧鎖住的鐵鎖。

    ——————— U ———————

    Undercling:反摳。
    “Up Rope”:“收緊繩(保護)”

    ——————— V ———————

    Verglas:岩石上結的薄冰。

    ——————— W ———————

    “Watch me”:“注意!”
    Water ice :水冰.不用於雪冰.氣泡少,脆。
    Webbing (tubular):遍帶。
    Webbing (loop of):遍帶圈。
    Weighting :把體重加在保護點上看能不能經得住。
    Whipper:長距離下墜。
    White ice :雪冰,不易碎

  • 攀岩词典

    Belay : 确保
    正确操作绳索,确保攀爬者的安全。

    belay plate or device : 保护器
    一种开有凹槽的金属器材,通常由铝合金制成。使用时可提供足够的制动力,广泛运用于攀岩确保、拖吊重物和下降。

    Bend : 连接结
    用来连接两根主绳、辅绳或扁带。

    Bight : 绳耳
    绳子两端之间松弛的部分。

    Carabiner : 主锁
    一种弹簧锁扣,通常由铝合金制成。也有钢制的,主要用于操作频繁,要求高耐磨的场合,譬如室内岩馆。主锁的形状多样,常见的有椭圆型、D型、D型的改良版、HMS(梨形的)。其中又分含保险扣和无保险扣两种。

    CEN : 欧洲标准委员会
    欧洲标准委员会的缩写,一个类似于国际山岳联盟(UIAA)的产品标准化制定组织。

    cinch : 收紧
    将绳结收紧。

    Cord : 辅绳
    绳索的别称,专指由聚酰胺纤维制成,直径小于9毫米的绳索。

    Cordage :绳索
    主绳和辅绳的统称,起初专指双股搓成的绳索。

    Cordalette : 长绳环
    由7毫米辅绳构成的长绳环,通常用于使各保护点均衡受力。

    core : 绳芯
    编织绳的核心部分,也被称作“kern”。

    daisy chain : 菊绳
    一种拥有一排绳瓣的扁带环,上面的绳瓣可供挂扣。可自制也可在商店里购买缝制的制式产品。

    double rope : 双绳
    通过国际山岳联盟(UIAA)或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认证的攀岩绳,可放心用于先锋攀登。使用时两股绳子必须同时使用,不过可间隔挂进不同的保护点。别把双绳同对绳(twin rope)搞混了。

    dynamic rope : 动力绳
    一种设计成可延展的绳子。所有攀岩绳都可通过延展,吸收攀登者坠落时形成的冲击力。

    fall factor : 冲坠系数
    一个用来衡量冲坠严重程度的数值。冲坠距离与给绳长度的比值即是冲坠系数。数值越高,冲坠越猛烈。假设攀岩者冲坠了6米,而确保者给出的绳长是3米,那么得出的冲坠系数为2。

    fall held : 冲坠可承受次数
    国际山岳联盟(UIAA)和欧洲标准委员会(CEN)用来检测攀岩绳,能够承受多少次冲坠才报废的一个指标。国际山岳联盟(UIAA)的标准,是将检测时的冲坠系数设定为1.78。

    finish : 收尾
    打完结后将绳结收紧。没有收尾显得松松垮垮的绳结有安全隐患,它们很可能会自行松开,而且强度也相应降低不少。

    flat webbing : 平织扁带
    一种单层编织的扁带,与筒织扁带形成鲜明对比。平织扁带一般用于制作安全带,但很少直接用于攀岩。

    hand : 手感
    手摸绳子,是僵硬还是柔软的触感回馈。

    hawser : 粗麻绳
    直径很粗的多股搓制绳,不适用于攀岩和下降。

    hitch : 套结
    一种可套在其它物体(包括绳索)上收紧的绳结。

    kern : 绳芯
    编织绳的核心部分,同“core”。

    kernmantle : 编织绳
    含有绳芯和绳鞘双层结构,而且两者都是由尼龙纤维辫状编织而成,这是攀岩绳特有的构造。

    kevlar : 凯夫拉
    一种高强度的纤维,可用于制作辅绳。

    laid rope : 捻制绳
    一种由几股尼龙绳捻制而成的绳子,曾有一段时间用于攀岩后来被弃用。不过用来下降,到目前为止还被广为采用。编织绳的绳芯就是典型的捻制结构。

    mantle : 绳皮
    编织绳表层辫状编织的外鞘。

    maximum impact force : 最大冲击力
    标示绳子,可承受坠落而导致的冲击力的最高数值。按照国际山岳联盟(UIAA)的标准,单绳和对绳的最大冲击力不得高于1197公斤,双绳不得高于798公斤。

    nip : 咬合
    将绳结收紧,防止其松动。

    pay out : 松绳
    使绳子松弛,方便给绳。

    perlon : 贝纶绳
    一种尼龙绳,通常指9毫米直径以下的编织辅绳。

    quickdraw : 快挂扁带
    quickdraw通常是指快挂。这里特指快挂中连接上下两把锁的短扁带环(通常在15厘米以内),可分两种:端口匝线缝制和两端打结。

    rappel : 下降
    沿绳垂降。

    rope bag : 绳包
    一种用来存储攀岩绳的包,通常由尼龙制成,大多数绳包内都缝有地席,可使攀岩绳免遭污垢侵袭。

    runner : 扁带环
    一种由散扁带连接而成的扁带环,当然也可以用辅绳或主绳制作。携带时,可以像子弹带一样斜背在肩上。

    set : 绳结抽紧
    收紧绳结以供使用。

    sheath : 绳皮
    编织绳表层辫状编织的外鞘,同“mantle”。

    single rope : 单绳
    通过国际山岳联盟(UIAA)或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认证的攀岩绳,具有延展性可放心用于先锋攀登。使用时单根即可。

    sling : 绳套
    泛指自制连接而成或缝制成型的扁带环或辅绳环。

    static elongation : 静态延展率
    该数值,是指当绳子挂上80公斤物体时,延展的距离。实际意义并不大。

    static rope : 静力绳
    一种只有些许延展性或完全没有延展性的编织绳,通常用于下降、探洞和充当大岩壁上的路绳。静力绳万万不可用于攀岩,因为它不能吸收冲坠导致的动能。

    stopper knot : 防脱结
    体型较大系于绳尾的绳结,通常用于防范下降时,绳尾从下降器中滑脱。

    super tape : 强力胶
    专指一种14毫米宽、手感比较厚的筒织扁带。

    tie-offs : 专门套接岩钉的扁带环
    用散扁带连接而成的短扁带环(一般在15厘米之内),通常用于套在岩钉上,并贴近岩壁,以免杠杆作用把岩钉拔出。

    tubular webbing : 筒织扁带
    由尼龙纤维,像竹筒状环形编织而成的。由于筒织扁带压扁后有上下两层,因此同样宽度下,要比平织扁带更结实耐用。

    twin rope : 对绳
    通过国际山岳联盟(UIAA)或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认证的攀岩绳,可放心用于先锋攀登。使用时必须两根同时使用,而且每经过一个保护点要把两根绳子同时挂入。别把对绳和双绳(double rope)搞混了。双绳的任意一股都可承受冲坠,但对绳不行。

    UIAA : 国际山岳联盟
    国际山岳联盟的缩写,全称the 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 d’Alpinisme,是一个公认的国际权威组织,具有给攀岩装备制定行业标准,并进行测试的资格。

    waterproof or dry treatments : 防水涂层
    有防水涂层的攀岩绳只会吸收极少量的水。事实上,有些攀岩绳的防水涂层只处理了局部,或者等绳子编织好了才对绳鞘喷涂一下。而最好的制作工艺,是在编织时就将组成绳芯和绳鞘的每一条尼龙纤维,进行单独的防水处理。经过防水涂层的处理,能使绳子变得更加柔顺方便操控,而且经久耐用。没经过防水涂层处理的绳子就相形见拙了。

    Whipping : 切口处理
    指在绳子的切口上缠绕胶布,或用打火机烧灼令切口融合,以免尼龙纤维散乱的处理手法。

  • 攀岩的分类

    一、按地点分类

    1、自然岩壁攀登:

    定义:在野外攀爬天然生成的岩壁;一般是开发和清理过的难度或抱石路线;

    优点:可以接近自然,充分体会攀岩的乐趣;岩壁角度、石质的多样性带来攀登路线的千   变万化;由于岩壁固定,路线公开且可长期保留,所以自然岩壁的定级可经多人检   测对比,成为攀岩定级的主要依据。

    缺点:野外岩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时间和金钱花费都较大;路线开发也比较费力。

    2、人工岩壁攀登

    定义:在人工制造的攀岩墙上攀登,包括室内攀岩馆和室外人工岩壁;

    优点:对初学者安全性较高;交通方便,省时省力;不可预见因素少,可以定期训练或进行专项训练;人员密集,便于交流切磋;另外,人工岩壁可以对路线进行保密性设置从而成为攀岩比赛的主要形式。

    缺点:缺少特殊地形,创意性少,自由发挥余地小;支点的可调性使得人工岩壁路线常变,定级主观性更强,准确度偏低。

    二、按攀登形式分类

    1、自由攀登(free climbing)

    定义:不借助保护器械(主绳,快挂,铁锁等)的力量,只靠自身力量攀爬;

    特点:此种攀登形式在我国占主导地位,较符合体育的涵义范畴,考验人体潜能。

    2、器械攀登(aid climbing)

    定义:借助器械的力量攀登;

    特点:在大岩壁攀登(big wall)中较为常用,对于难度超过攀登者能力范围的路线有时也借助器械通过。其意义存在于攀登者的项目目标和活动历程中而不在于攻克难度动作。对器械操作的要求较高。

    3、顶绳攀登(top rope)

    定义:在岩壁上端预先设置好保护点,主绳通过保护点进行保护,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不需进行器械操作。

    特点:安全,脱落时无冲坠力,适合初学者使用;但对岩壁的要求苛刻,岩壁必须高度合适(8到20米)且路线横向跨度不大,由于需要绕到顶部进行预先操作,架设和回撤保护点的工作都比较繁琐。有时为方便初学者,可在先锋攀登的路线上架设顶绳。

    4、先锋攀登(sport climbing)

    定义:路线预先打上数个膨胀钉和挂片,攀登过程中将快挂扣进挂片成为保护点并扣入主绳保护自己,攀登者需要边攀登边操作。[ 详细]

    特点:在欧洲尤其法国最为盛行,它比传统攀登安全性高,可以降低心理恐惧(fear factor)对攀爬的影响,从而全力以赴突破生理极限,挑战最高难度;另外,在角度较大或横向跨度较大的路线中,先锋攀登方式比顶绳保护有更大的便利,可以让攀登者脱落后很容易地重新回到脱落处,对难点进行反复练习。由于这种方式使攀岩由冒险的刺激运动变成安全的体育训练,所以先锋攀登称为sport climbing。
    5、传统攀登(traditional or trad)

    定义:将不同规格的岩石塞放置到岩壁上天然生成的裂缝、岩洞、石桥等地形中,形成保护点,再使用快挂和主绳进行保护;攀登者边攀登边操作。[详细]

    特点:是最初最天然的攀登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持岩壁的完整性,在国外,老一代的攀岩者十分推崇此种形式的攀登;但操作复杂,需要相当丰富的器械操作经验,相对而言难以掌握,并且比较危险,对传统攀登感兴趣的攀岩者一定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6、抱石(bouldering)

    定义:攀登路线短、高度低、难度大的线路,不使用主绳、安全带等保护装备,代之以抱石垫作为坠落时的缓冲。[详细]

    特点:操作简单便利,费用低;对攀登者的心理调控和耐力要求降低;是攀岩运动的新兴分支。

    7、自我攀登(solo)

    定义:不依赖第二人,攀登者使用器械自我保护进行攀登。若无保护品攀登达到一定高度(通常为10米以上),则称为free solo。

    特点:不需要搭档,但操作较为复杂,费时费力,从事这种攀登方式的人员较少。

    三、按岩壁的大小分类

    1、单段路线(single pitch)

    单段路线;一般低于25米,50米的主绳可以保证攀登者到顶并返回地面。人工岩壁路线多为此类。

    2、多段路线(multi pitch)

    多段路线;当岩壁高于25米时,一般主绳长度就不够了。这时路线会被划分成数小段,每段长度在50米以下,攀登者完成一段后,架设保护点,保护第二人到达同样高度,这样主绳也被带到了此处,可以进行下一段的攀登。攀登到顶后,下降过程也需分段进行。

    3、大岩壁(big wall)

    大岩壁;也是多段路线,但路线更长或难度更大,需要一天以上才能完成,除了保护装备外,攀登者要携带饮食露宿的物资。

  • 攀岩运动的锻炼价值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是一项“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运动,这项运动是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本能,借以各种装备作安全保护,攀登一些岩石所构成的峭壁、裂缝、海蚀崖、大圆石以及人工制造的岩壁。由于攀登者在岩壁上稳如壁虎又矫似雄鹰,是一项极具美感和观赏性的运动,被誉为“岩壁芭蕾”。
    那么这么一项接近自然、惊险刺激的运动为什么会这么受人欢迎呢?这得从它的自身特点,更重要的是锻炼价值说起,它一诞生就因其集新、奇、惊、险等特点而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参与者,它是一项集竞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运动。它的锻炼价值非常高,首先,作为运动的一种,当然它能取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功效,而且要比一般的运动锻炼效果要好,因为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墙。攀登时不用工具,仅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向上运动,手和手臂要根据支点的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撑、推、压等,能锻炼到身体力量及平衡能力。另外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及通过热量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
    除了锻炼各项身体素质以外,攀岩更能锻炼了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体育意识,又能锻炼人体的各项能力,如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在攀岩保护中,需要伙伴的精确合作才能确保生命安全。而且还能能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强烈的责任心,自信心和自强能力,在运动中寻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
    通过攀登活动的锻炼,不仅,还能培养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锻炼人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身体,
    对智力和体力都有调节作用,使人在惊险中得到美的享受,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它既要求运动员具有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拼搏进取精神,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节奏感及攀岩技巧,这样才能娴熟地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陡峭岩壁上轻松、准确地完成身体的腾挪、转体、跳跃、引体等惊险动作,给人以优美、流畅、刺激、力量的感受。这样一项富有刺激和挑战的运动,吸引着很多年轻人(我是其中之一),甚至中老年人。让我们享受具有很高锻炼价值的攀岩吧,在攀岩中回归自然、寻求刺激、挑战自然、更重要的是挑战自我。

  • 攀岩运动简介

    攀岩技术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登山者为了克服类似阿尔卑斯山等终年积雪的冰岩地形,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攀登技术。1983年法国人Mr. Francois SAVIGNY 发明了由树脂及混凝土合成的可移动式岩块,奠定了攀岩墙日后发展的基础。
      目前攀岩在国外是一项非常兴盛而且老少咸宜的运动,攀岩墙的设立非常普遍,室内及室外都有。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外国朋友在下班之后,到这些设有岩墙的休闲娱乐中心或健身房活动一下再回家的情形。在节假日,也常常可以看到在设有岩墙的公园里全家同乐的景象。因为对现代都市人而言,到天然岩场攀爬往往要花去不少交通的时间,而且受气候的影响很大。因此在国外,尤其是运动风气鼎盛的欧洲、北美洲,许多岩墙的设立都是由政府出资规划兴建,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旅游休闲的去处。
      现代人随着经济起飞,生活的品质已不再是要求温饱而已,而是希望建立工作与身心健康、休闲品质、家庭亲子关系等相对的平衡。攀岩活动,可以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并且完全没有危险性。除了以上这些好处外,更因为攀岩活动没有体型、性别及年龄上的限制,无论男女老少皆可享受攀登的乐趣。现代人饱受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之苦,他们可以从攀岩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舒缓压力。
      在休闲市场上,目前世界各地一些稍具规模的公园、游乐场、度假饭店都以此设备来招揽客人,以凸显自己的特色。
      除了攀岩活动之外,人工岩墙也可以提供类似高楼逃生,绳索速降等个人或消防单位之训练以及山难搜救技术的训练。高空作业人员,如天线架设、建筑、外墙清洗作业、冷气安装工作人员,也可以在经过简单的训练后将工作的危险性大幅降低,提升产业竞争力,军方及特种部队也常常利用人工岩场开展各种作战技术演练,例如困难地形突破、突击、潜入、人质解救或是巷战、城市战等等。
        攀岩的六大好处
      ●  增加身体柔软度与协调感
      ●  增强体力
      ●  集中力
      ●  进取心
      ●  自信心
      ●  平衡感
        攀岩墙的类型
      攀岩墙发展迄今,依照其用途可分为:
      ● 专业竞技型:专业设计,采用高强度仿真复合材料岩板,精心设计路线及难度,供攀岩专业人士、爱好者以及军、警、高空作业等特种行业训练、比赛。
      ● 仿真娱乐型:创意设计,安全、刺激,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攀登要求,并最大限度的增加投资者的收益。
      ● 儿童型:岩板表面用环保材料喷涂卡通图案,适合幼儿园儿童及小学生,用于对其肌肉发展及手、眼、身体之协调训练方面。